2025年中国品牌出海的趋势
趋势1:价格红利已经消散,都在转向品牌化打法
随着出海品牌在国外的打法愈来愈成熟,出海和跨境的门槛其实一直在降低,而且现在国内基于跨境的服务机构出现,所有在出海赛道中的品牌都已经无法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竞争,从几年前的「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已经迫在眉睫,低价出海获得成功已经是概率性事件,坚持品牌化打法,将是出海品牌未来能否留在牌桌上的核心要素。
趋势2:各国家和地区消费需求迥异,切入路径要因国而异
无论实体零售、电商、新茶饮,都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商业模式,市场策略,这就是需要对当地市场有强大的洞察能力,出海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产品、服务与当地的适配性,显然,不可能每个品牌的产品、服务都能适配全球,这就需要品牌分区域、国家进行差异化运营,因地制宜,逐步找见自己最核心的发展地区和打法,在全球范围内先做出样板市场;然后再逐步改良,攻占其他地区。
趋势3:平台百花齐放,单一渠道难以满足竞争,渠道需高度本土化(线上线下全渠道拓展)
海外的电商平台格局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中国品牌出海,在渠道拓展和构建上,应该将销售与服务触点尽量全面覆盖,当然,这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能力是有要求的,渠道的布局与建设也是需要分步骤来走,不要一上来就全渠道建设。
在电商平台的选择上,尽量先从全球性电商平台「amazon、TikTok、Temu」等全球性电商平台开始布局,依据产品与服务在地区的适配性,选择区域性电商平台。
线下渠道的布局,尽量先在当地通过展会、快闪等形式,进行试点,待充分验证市场可行性后,开设小店跑通模型,再逐步向更高业态终端门店发展。
趋势4:理性识别本土需求,灵活出海,提升出海成功率
对出海的目标市场尽量能够做更加深度的市场调研与走访,从目标市场的基础经济结构和消费习惯和特征上进行分析洞察,尽量可以借助本土化的一些数据工具;充分了解自己产品、服务与当地文化的适配性,不要盲目进行“复制黏贴”,正确理解文化和消费差异;还要及时关注当地的政策变化和法律法规动向;
趋势5:欧美发达地区是出海的核心阵地,东南亚已经是必要的战略布局
在品牌的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有了自己的认知,随着大家逐渐走出去,对各个目标市场的消费市场、政策、人群等已更加了解,欧美地区的消费市场更加成熟,能否在欧美地区成功是检验品牌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而攻占东南亚市场对于很多国内的成熟品牌来讲是降维,是必须攻占的市场,以东南亚市场为出海桥头堡,欧美市场作为核心据点,已经是现在国内消费品牌走出去的市场选择共识,当然也不乏中东等新兴地区。
趋势6:出海新锐品牌跟随出海标杆品牌,而出海预备军已经整装待发
新锐的消费品牌在出海中还是会以线上渠道为主,营销、渠道、产品创新等全面跟随出海的标杆性企业,想要实现从新锐到标杆的迁跃。而摩拳擦掌的预备军,主要出海目标还是以突破市场,跑通销售链路为主要目标,但这部分企业已经在认知和品牌先行上超越了国内大部分企业,消费品品牌出海从预备军到出海新锐到标杆再到国际品牌,这整个路径就是品牌自己经营能力的不断蜕变带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