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发布通知称,计划最早于本月出台新规,限制或直接禁止来自中国等“外国对手”国家的无人机,以及重量超过10,000磅(约4.5吨)的联网中重型车辆进口。这一举措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延续并强化拜登时期对华贸易与技术限制政策的又一重大动作。
资料来源于路透社截图
早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已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对中国生产的轿车和卡车实施严厉限制。今年1月,美国敲定规则,自2026年底起几乎全面禁止中国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理由是担忧其软件和硬件可能带来数据安全隐患。
然而,该禁令当时豁免了重量超过10,000磅的车辆,使得部分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在加州组装的电动巴士)仍能进入美国市场。如今,特朗普政府计划将这一豁免范围纳入限制,目标直指中重型卡车、公交车、工程车辆等领域。
与此同时,无人机也被纳入重点审查范围。美国商务部指出,这些无人机及其核心组件(包括机载计算机、通信与飞控系统、地面控制站、操作软件和数据存储)可能被用于监视或网络攻击,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美国市场的商用无人机中,超过75%来自中国,其中大疆创新(DJI)占据一半以上份额。去年12月,美国已立法禁止大疆和深圳道通(Autel)销售新型无人机。今年6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优先采购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并对进口产品实施更严格审查。
如果新规落地,大疆、道通以及其他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将面临出口锐减的风险。行业分析预计,大疆对美出口额可能下降80%以上,不仅影响整机销售,还将波及上游零部件供应链,包括芯片、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制造商。
在中重型车辆领域,中国制造商如福田汽车、宇通客车、比亚迪等近年来在美国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尤其在电动物流车和电动公交车领域具备成本与技术优势。
美国商务部担忧,这些车辆的联网系统可能被远程操控,威胁供应链与公共安全。今年4月,美方已对中重型车辆及零部件发起国家安全调查,并在7月将无人机及相关组件纳入调查范围,为提高关税或实施进口禁令提供法律依据。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关税提高至100%或实施全面禁令,中国车企在美业务将几乎归零,相关企业可能转向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市场寻求增长。
此次新规不仅是贸易措施,更是中美在高科技与制造业领域竞争的延伸。美国国会两党在对华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强调“不能输给中国”,并在芯片、人工智能、电动车、无人机等领域持续加码限制。
从2018年钢铝关税,到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再到如今的无人机与重型车辆限制,美国的产业政策正呈现出“国家安全”与“产业保护”双重驱动的特征。
面对美方不断升级的限制,中国企业和政府可能采取多层次应对策略:
从轿车、卡车到无人机和重型车辆,美国对中国制造的限制正不断延伸,背后是技术、产业与地缘政治的多重博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多元化的契机。未来几周,美国新规的细节将揭晓,中美在高科技制造领域的竞争或将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