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退货处理是卖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持续的退货会导致成本增加和货物积压,尤其是在境外,还会产生仓储等额外费用。由于各国标准和规则差异较大,卖家需要尽快处理积压或滞销的货物。以下是常见的退货处理方式:
跨境电商主流的退货处理方式
1. 二次销售
二次销售是将退货或积压货物重新销售的处理方式,核心是将货物再次推向市场。这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
线下:如果资质齐全,可以与本地商超合作销售;通过仓主转卖给其他卖家;在批发市场进行折扣批发;或者卖给专门处理折扣货物的线下机构。此外,也可以将货物转移到消费能力较低的地区销售,如将美国的滞销货物卖到南美,欧洲货物卖到东欧或非洲,甚至东南亚。不过,线下销售需要解决物流成本、出口和进口报关等问题,以及处理知识产权和授权等法律问题。
线上:与线下类似,如果单平台无法销售,可以尝试在其他平台打折处理,或者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卖家需要根据货物的品类和品相综合考虑,以实现二次销售的目标。
2. 弃货与销毁
二次销售是首选,但如果货物仍然无法售出,卖家可能会考虑弃货或销毁。弃货是将货物抵扣仓储费用,但仓主可能不愿意接受。如果协商不成,卖家可能会强行弃货,放弃货物所有权和费用支付。对于无法销售、有安全风险或过期的货物,就地销毁是另一种选择。不过,各国的销毁政策和费用差异较大,具体操作需要根据当地法规进行。
3. 退到香港
对于大型独立站或卖家,如果退货在当地处理成本过高或效率低下,可以选择将货物集中退回香港。香港的优势在于关务手续简便、进口主流商品免税,且物流仓储功能完善。退回香港的货物可以进行重新包装、修复、贴标等操作,然后根据情况重新上架销售、发往海外仓或转到东南亚等地销售,也可以就地销毁或退回国内。香港的物流仓储公司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但对货量要求较高,因为成本与货量直接相关。
4. 退到保税仓
虽然香港是较好的选择,但成本仍然较高。相比之下,国内保税仓在成本和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境外货物可以通过6033监管模式进入保税物流中心,或通过5034报入综合保税区暂存、加工后再根据需求返回境外或报入一般贸易、跨境电商等方式进出境。这种模式灵活且成本低,近年来吸引了香港、澳门的部分仓储业务向大湾区转移。例如,一些大型出口平台采用香港小仓与盐田、南沙保税仓联合运作的模式,处理全球各地的退货。对于日韩卖家,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未来,随着国内跨境电商出口的快速发展,保税仓的业务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5. 以进为退
在没有明确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政策时,卖家会尝试通过传统进口方式将货物退回国内。相对合规的方式是通过邮件或快件进境,但这种方式涉及申报、查验和征税问题,且可能涉及违规。此外,还有其他非正规渠道,如人肉带货、边贸、夹带等,但这些方式风险较高,不建议使用。
6. 合规退回国内
过去,跨境电商出口主要通过一般贸易、三方买单报关或0139(旅游购物)等模式,退货相对简单。但随着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的逐步完善,合规退回国内成为卖家的迫切需求。目前,跨境电商出口已有1210、9610、9710、9810等监管模式,但逆向退回问题仍未完全解决。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合规退运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