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新茶饮出海面临的挑战
供应链体系脆弱性凸显
目前,新茶饮供应链体系仍存在显著短板。茶叶、奶茶粉、包装材料等大多依赖跨境进口,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输、关税成本,还面临供应不稳定、品类受限等多重挑战。
目标市场合规成本攀升
2025年,东南亚地区加速实施塑料包装禁令,迫使企业改用可降解材料,推高包装成本;欧盟对茶叶农残检测指标达480项,远超国内标准,今年3月生效的新规茶叶农残标准进一步提升,企业需投入额外检测费用并调整种植工艺。
文化适配与品牌竞争瓶颈
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茶饮的口味喜好差异大。欧美市场注重有机健康,而东南亚市场偏好浓郁甜口。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茶饮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需要时间积累。此外,国际品牌与海外本土品牌也挤压着新茶饮的生存空间。
中式新茶饮出海展望
中式新茶饮的全球“大航海”征途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式新茶饮还需以供应链韧性抵御外部冲击,在RCEP成员国农业产区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在越南建立百香果种植基地,降低原料进口依赖,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建设区域供应链中心,辐射周边国家,降低区域运输成本。以文化融合拓宽市场空间,加大产品本土化研发,调配符合地域口味的产品;依托“国际茶日”等重要节日,在海外举办茶文化节、茶艺大赛、制茶体验等活动,积极传播中国茶文化,打破新茶饮出海的文化壁垒。以政策合规筑牢发展根基,政府层面应积极搭建出口合规服务平台,提供欧盟有机认证、美国FDA注册等服务,降低企业认证成本;组建跨部门专家团队,跟踪目标国法规动态,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未来,随着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中式新茶饮或将不再局限于门店扩张,有望通过原料贸易、技术输出、文化授权等多元形式,构建起“全球茶园—中国创新—本地消费”的产业共同体。我们相信,那一杯杯融合了东方智慧与世界风味的新茶饮,终将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让更多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