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不确定性升温的背景下,美国最繁忙的洛杉矶港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2025年6月,洛杉矶港的货运量达到了惊人的892,340个20英尺当量单位(TEU),同比增长8%,创下该港117年历史上最繁忙的6月份纪录。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港口运营的高效,也揭示出美国进口商、零售商在面对关税政策变化时的提前布局与焦虑应对。
“我们看到了一波‘提前抢运潮’。”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表示,“进口商正在为年底假期备货,赶在可能的关税上调前完成采购和入库。”
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与哈克特协会(Hackett Associates)共同发布的《全球港口追踪报告》分析,当前的进口热潮正是受到特朗普政府再度施压“互惠关税”政策影响。尽管这一政策已被推迟至8月1日生效,但威胁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大多数进口商品征收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已促使企业重新调整供应链节奏。
Jonathan Gold,NRF负责供应链和海关事务的副总裁指出:“零售商目前面临的是一种‘不确定中的确定’——关税终究会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提前行动就是规避风险的唯一方式。”
6月的各项港口运营数据几乎全面上涨:
截至6月30日,洛杉矶港在2024-2025财年完成了1050万个标准箱的年吞吐总量,这是其历史上第三次突破千万标准箱大关,且全财年期间无船舶积压现象,充分展现其基础设施韧性与数字化调度能力。
2025年上半年,该港口累计完成4,955,812个TEU,比去年同期增长5%,表明这并非某个月的短期反弹,而是一个持续向上的势头。
尽管表面数据亮眼,但这波增长并未令业界感到安心。相反,几乎所有行业分析师都指出,这是一场因恐慌而催生的“短命繁荣”。
Hackett Associates 创始人本·哈克特(Ben Hackett)直言:“特朗普政府不断释放的关税信号只会放大市场焦虑。全球供应链更需要的是稳定的政策预期,而不是反复变化的征税清单。”
根据《全球港口追踪报告》预测,7月美国港口的进口量预计仍将同比增长2.1%,达到236万个标准箱。然而,从8月开始,随着关税政策真正生效,进口量预计将下滑10.4%至21.3%之间,直至年末。
这种“先涨后跌”的剧烈波动,将给整个供应链带来深远影响。对中小型零售商而言,提前备货将造成库存积压和现金流紧张;对跨境供应商而言,海运计划和清关节奏也面临频繁调整,成本和风险陡增。
特朗普在6月宣布将对欧盟、墨西哥商品征收统一30%关税的表态,不仅引发了欧洲盟友的抗议,也让许多美企陷入“政策迷雾”。
洛杉矶港作为西海岸物流枢纽,在中国、东南亚与美西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其货运波动不仅代表美国零售市场的动向,更直接牵动全球制造链条。
中国出口商、东南亚代工厂、墨西哥组装线乃至中美洲物流枢纽,当前都处于一种“预防性爆仓”的状态——即便市场需求尚未真正爆发,企业也不得不提前生产和运输,以防“政策黑天鹅”。
如果7月是提前交货的“冲刺月”,那么8月至11月很可能是需求滑坡的“平静期”。零售商大多已完成节日库存准备,若新关税如期落地,进口将迅速冷却。
港口是否会再次出现堆箱、延误甚至压港现象,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变量:
无论答案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确定性”将继续成为全球贸易最确定的关键词。
迎接转折
洛杉矶港6月的纪录,既是效率的胜利,也是焦虑的折射。对全球外贸人而言,这不是“回暖”的开始,而是“风暴”来临前的沉默高潮。
请系好安全带,迎接关税周期的下一个转弯。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我们持续聚焦热点,全球航运动向与全球贸易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