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市场准入壁垒:较高的关税政策、进口许可证申请流程复杂且耗时、官僚主义、国际制裁等。
伊朗的市场准入壁垒
1.关税
伊朗实行相对较高的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产业。平均关税税率较高,特别是对某些敏感商品(如汽车、部分食品、奢侈品)。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伊朗的有效保护率(ERP)在某些行业较高,反映了关税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存在从价税和从量税等多种计税方式。
2.非关税壁垒
进口许可证: 许多商品需要进口许可证,申请流程可能复杂且耗时。
质量标准与认证: 商品需符合伊朗国家标准组织(ISI)的规定,并获得相关认证。食品、药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认证要求尤为严格。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 对农产品、食品等有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
外汇管制: 国际制裁导致伊朗外汇体系复杂,资金汇出可能面临困难,增加了交易风险。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本地含量要求: 某些行业可能要求进口商品包含一定比例的本地成分,或鼓励使用本地产品。
官僚主义: 进口清关流程可能因官僚主义而变得缓慢和低效。
3.贸易政策与法规
国际制裁: 严格的外部制裁是最大的壁垒,影响金融交易、保险、航运等多个环节,使得与伊朗的贸易充满不确定性。制裁的具体内容和执行力度会随国际政治局势变化。
双边协议: 伊朗与一些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土耳其、阿联酋等)有双边贸易协定,可能提供一定的便利。
国内法规: 伊朗的《外国投资促进与保护法》为外资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加强。
4.标准
伊朗国家标准组织(Standards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ran, SIRII)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ISI标准)。
产品进入伊朗市场通常需要符合ISI标准并获得认证。认证过程可能涉及样品测试、工厂审查等环节,耗时且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