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贸的人都知道,开发客户难,但更难的是——辨别真假询盘。每天邮箱里各种“Hi,we are interested in your product”,你满怀期待打开,却发现一看就是来“钓鱼”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假询盘的三张“伪装面具”。
假询盘常见的类型
一、"广撒网型":看起来热情,其实只是凑数
这类客户常见特征:
一次性询问多个产品型号,什么都要,什么都感兴趣;
邮件语气热情洋溢,但内容空泛,比如:“请报最新价、交期、MOQ,谢谢”;
没有具体用途、市场信息、公司背景,也不提供任何联系方式。
背后真相:
很多是做市场调研的中间人、初级业务员,甚至是竞品对手来“套资料”。他们并不打算下单,只是利用你的专业做他们的功课。
应对建议:
遇到这种,一定要先回问几个关键问题:
请问目标市场在哪?
方便提供贵司的公司信息/网站吗?
请问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或项目背景?
真客户会认真回答,假客户要么沉默,要么闪人。
二、“压价试探型”:动不动就问底价,还没开始就要最低
这类客户的关键词是:“best price”、“lowest price”、“final offer”。
特征如下:
一开口就压价,对品质不感兴趣;
从不看技术参数、不问服务细节,只在意你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报了价后就消失,或者说“去和老板商量一下”就没音了。
背后真相:
不少是根本没采购权的中介人员,拿你的报价去给别人做参考,甚至帮他自己的客户砍价。你在这边花时间比价格,他早已把你当成“工具人”。
应对建议:
碰到压价客户,不要急着妥协。可以尝试这样回复:
“我们的价格是根据贵司市场定位及使用要求精准核算的,并非随意报出。如需进一步优化成本,建议先沟通项目背景。”
不给底价、不被牵着鼻子走,是第一条自保原则。
三、“钓单套货型”:各种认证都要,但永远不下单
他们的套路是这样的:
一开始非常专业,问你有没有CE、ISO、RoHS等认证;
要你发详细catalogue、质检报告,甚至要寄样;
但就是不走订单流程,甚至连付款意向都没有;
背后真相:
有可能是其他工厂在套资料,或者是假采购人员想借你的技术文件投标、报价、交差。
应对建议:
别急着给全套资料。
建议设一道门槛:
“很乐意提供完整资料,但我们这边通常在收到客户的详细公司资料和初步合作意向后,才会发送完整PDF版本,望理解。”
真有合作意愿的客户,是愿意建立双向信任的;只索取不反馈的,多半是来白嫖的。
做外贸,识人比识货更重要。
不是每一个询盘都值得你熬夜加班做报价、改图纸、盯样品。不是每一封“Hello, friend”都代表真诚的合作机会。我们不能控制询盘真假,但我们能提升识别能力,把时间留给靠谱客户。
更多外贸资料查看外贸文库
更多外贸问题欢迎加入外贸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