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方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与多维度反击
针对美国政府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34%“对等关税”的举措,中国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反制措施,涵盖关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制裁及法律诉讼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系统性应对策略。
1. 对美进口商品全面加征34%关税
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涉及农产品、科技产品、工业品等广泛领域。例如,大豆关税从15%升至49%,波音飞机关税升至39%,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出口竞争力。政策明确要求加征部分不予保税或减免,但给予部分在途货物缓冲期至5月13日。
2. 出口管制与实体清单制裁
• 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包括高点航空技术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涉及军工和高科技领域的企业,禁止其获得中国两用物项出口。
• 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如斯凯迪奥公司、BRINC无人机公司等,被禁止在华新增投资及进出口活动。
3. 稀土出口管制直击美国要害
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类稀土是制造雷达、战斗机、电动汽车等军民两用产品的关键材料。美国70%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此举被外媒称为“直插美国军工心脏”。
4. 法律与产业层面的双重行动
• 中方就美方关税措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多边贸易规则。
• 暂停6家美企产品输华资质,涉及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以回应美方产品的检验检疫问题。
二、国际社会联动反制:多国对美贸易政策反弹
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不仅引发中方反击,也遭到加拿大、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联合抵制,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1. 加拿大: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
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对未纳入《美墨加协定》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反制所得将用于支持本国汽车产业。
2. 欧盟:拟推数字税与反制关税
• 欧盟计划对美国260亿欧元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并可能动用《反胁迫工具法》限制美企参与欧洲公共项目。
• 法国提议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以削弱其市场优势。
3. 日本与英国:成立专项机制应对冲击
• 日本成立“对等关税”对策本部,评估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并制定援助措施。
• 英国公布400页美国商品清单,拟对化工、食品等关键领域加征关税。
4. 发展中国家与跨国民意压力
• 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担忧美国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回流,加剧债务危机。
• 美国国内抗议活动频发,加州州长纽森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以规避关税影响,亿万富翁马斯克呼吁欧美推动“零关税”。
三、影响与展望:贸易战无赢家,多边合作仍是出路
1. 经济冲击与产业链重构
中方反制直接冲击美国农业、航空航天及高科技产业,而稀土管制可能延缓美国清洁能源和国防项目进展。美国股市连续两日暴跌,市值蒸发超5万亿美元,经济衰退风险升至60%。
2. 全球化的韧性 vs 单边主义困境
中国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与欧盟、东盟等深化合作,对冲美国保护主义影响。而美国试图通过“脱钩”重塑供应链的举措因成本高昂进展缓慢。3. 未来博弈:谈判或长期对抗?
尽管特朗普表示期待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但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取消单边措施,以平等磋商解决分歧。若僵局持续,全球产业链分裂和“新冷战”风险将加剧。
结语
中方的反制措施体现了“精准打击”与“系统防御”的结合,而国际社会的联动反应凸显了单边主义的不得人心。贸易战没有赢家,唯有回归多边框架下的对话与合作,才能避免全球经济滑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