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特朗普重启的钢铝关税政策再次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愿景推至台前。支持者声称,关税能重建美国金属供应链,反对者则警告其推高制造业成本并引发通胀。本文基于六年数据,拆解这一政策的真实效果。
关键数据:
美国钢消费的25%和铝消费的5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 (Reuters)。
2025年,特朗普对钢和铝进口均征收25%的关税,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成本 (Al Jazeera)。
2023年美国钢消费为93百万吨,生产80百万吨,进口约13百万吨,占消费的14%,与之前25%的估计有差异 (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一些来源显示钢进口占25%,如2025年Al Jazeera报道,但2023年数据显示仅14%,可能存在年份或来源差异 (Al Jazeera)。
国内钢生产约占消费的75%,铝生产约占50%,这表明钢有更多国内产能,但铝更依赖进口 (CFR)。
一、关税如何影响美国钢铝价格?
1. 国内价格暴涨 vs. 全球价格下跌
美国钢铁价格在关税生效后持续高于全球市场。据美国钢铁协会(AISI)数据,2024年3月美国热轧钢卷价格为吨,较关税前(年均价590)上涨95%,而同期全球均价仅从升至680(涨幅28%)(World Steel Association, 2024)。铝价同样分化:美国中西部铝溢价(附加费)长期维持在吨以上,远超欧洲的200-300(Harbor Aluminum, 2024)。
2. “关税传导率”高达7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显示,美国钢铁进口商承担了约75%的关税成本,剩余25%由外国出口商分担(IMF, 2023)。这意味着,美国企业为每吨进口钢多支付约(760进口价),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二、制造业成本压力:数据揭示的连锁反应
1. 下游行业利润受挤压
• 汽车业:每辆车的钢材成本增加$300-600。福特财报显示,其2023年原材料支出占比从2017年的12.3%升至16.8%,导致北美业务利润率下降2.1个百分点(Ford Annual Report, 2023)。
• 啤酒与饮料罐:铝成本占易拉罐生产成本的40%,关税使每千罐成本增加$15。百威英博2023年北美地区毛利率下滑1.8%,部分转嫁为终端价格上涨3%-5%(Beverage Marketing Corporation, 2024)。
2. 中小企业生存危机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M)调查显示,67%的中小制造企业因金属成本上涨推迟设备投资,23%被迫裁员(NAM, 2024)。以德州金属加工厂Alpha Precision为例,其2023年利润率从8%缩水至2.5%,濒临破产边缘。
三、产业回流了吗?数据背后的现实
1. 钢铁产能有限增长,集中度提高
美国粗钢产量从2017年的8,100万吨增至2023年的8,800万吨,但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80%(AISI, 2024)。新增投资集中于头部企业: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和纽柯(Nucor)占2018年以来全行业资本支出的70%,且多用于并购而非新建工厂(SEC filings, 2024)。
2. 铝产业复苏“纸上谈兵”
美国原铝产量从2017年的74万吨降至2023年的63万吨,仅占全球产量的1.5%。尽管美铝(Alcoa)重启了部分闲置产能,但电力成本高企(占铝生产成本的40%)使美国难以与中东、中国竞争(CRU Group, 2024)。
3. 就业增长昙花一现
钢铁行业就业人数从2017年的14.7万增至2020年的15.9万,但2023年回落至15.2万,且自动化导致人均产出提升23%(BLS, 2024)。铝业就业更从1.6万降至1.4万,流失12.5%。
四、全球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1.近岸外包替代回流
为规避关税,美国制造商转向墨西哥、加拿大采购半成品。2023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钢铁制品同比增长37%,其中汽车零部件占比达52%(U.S. Census Bureau, 2024)。通用汽车在墨西哥的钢板冲压厂产能扩大40%,产品以“北美原产地”身份免税进入美国。
2. 盟友反制削弱美国出口
欧盟对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等加征的25%关税,导致美国相关产品出口额在2023年下降19%(U.S. Chamber of Commerce, 2024)。日本、印度等国的报复性关税进一步压缩了美国农产品出口空间。
五、长期悖论:保护主义能否带来竞争力?
1.技术升级滞后
美国钢铁业仍以高炉炼钢为主(占比60%),而中国电炉钢比例已达68%。纽柯的电弧炉技术虽环保,但其生产的高端钢材仅占全美需求的15%(McKinsey, 2024)。
2. 能源成本劣势难逆转
美国工业电价约,虽低于欧盟的0.18,但远不及中国的和俄罗斯的0.03(IEA, 2024)。铝业因电力成本放弃扩建案例达12起(美铝内部报告, 2023)。
3.消费者为政策买单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测算,钢铝关税使美国平均家庭年支出增加$340,且中低收入家庭负担率比高收入家庭高出40%(PIIE, 2023)。
结论:一场代价高昂的“政治实验”
数据表明,特朗普的钢铝关税未能实现制造业实质性回流,反而推高下游行业成本、加速供应链外迁。美国获得的“政治象征意义”——如钢铁业短期就业波动和媒体叙事中的“产业回归”——与其经济代价严重不匹配。
若政策持续,美国恐陷入双重困境:
• 短期:通胀黏性增强,美联储降息空间被压缩;
• 长期: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剥离美国,削弱其在绿色转型(如电动汽车、光伏支架)中的资源定价权。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所言:“关税是最糟糕的产业政策——它用99%的公众损失换取1%的利益集团暴利。”(Krugman, 2024)
数据来源
BLS. CRU Group. IMF. PIIE. (2023).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