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霸道”压价10%转嫁关税成本!中国供应商集体喊“扛不住
导语
2025年3月初,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被曝向中国供应商提出“史上最狠”降价要求——每轮关税调整需降价10%,以抵消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一要求引发中国制造业强烈反弹,厨具、服装、纺织等领域的供应商直言“利润归零”“再压价只能关厂”,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全球供应链博弈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一、沃尔玛“甩锅”关税压力,供应商利润濒临崩盘
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沃尔玛此次降价要求覆盖厨具、服装、纺织品等核心品类,降价幅度直接对标特朗普政府近期将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升至20%的政策。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采取“逐个击破”策略,与供应商单独谈判施压,部分企业甚至被要求承担全部新增关税成本。
然而,中国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早已被挤压至极限。一家服装厂负责人表示:“沃尔玛长期以低价采购,我们的毛利率不足5%,若降价超3%就直接亏损。” 更严峻的是,部分上游原料商也拒绝降价,导致制造商陷入“两头夹击”的困境。有供应商坦言:“现在接单只为养工人,根本不赚钱。”
二、供应链外迁隐忧:越南零部件替代能解困局吗?
为应对成本压力,部分中国供应商开始尝试供应链调整,例如从越南采购低价零部件。但这一策略风险显著:越南产能有限,且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某厨具制造商透露,替换越南原材料后,次品率上升了15%,最终可能反噬品牌信誉。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已现颓势。2025年1-2月,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下滑4.5%,其中服装类暴跌6.9%。行业人士分析,若沃尔玛坚持强硬压价,可能导致更多订单流向东南亚,进一步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三、博弈背后的中美经济角力
沃尔玛的压价策略折射出美国零售业的两难:既要维持“天天低价”的招牌,又需应对通胀高企下消费者的购买力萎缩。沃尔玛发言人虽承诺“与供应商合作保护消费者”,但供应商指责其“将贸易战代价单方面转嫁中国”。
更深层矛盾在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推高了本国物价。数据显示,美国中低收入群体因通胀加剧,已出现“月底钱花光,只能买小包装商品”的窘境。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结语:中国制造如何破局?
面对沃尔玛的压价风暴,中国供应商需加速多元化布局:一方面开拓欧洲、东南亚等新市场,减少对美依赖;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升级,从“低价代工”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正如纺织业者疾呼:“与其跪着接单,不如站着转型!” 这场危机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