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贸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总结分析丢失客户丢失订单的原因,这一点当然没有错,毕竟总结经验教训才有可能降低丢单的风险。
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点:赢得订单的原因分析与总结。竞争对手那么多,凭什么让客户愿意找你下订单?
推动客户完成成交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总结了一系列正确跟进客户的思维和方法,在此抛砖引玉以作分享,供参考借鉴。
据调查显示,80%的成单源自第3至11次的跟进,稳定、及时的沟通是加深客情关系的基础保障。沟通间隔太短会使客户厌烦,太长会使客户淡忘,绝大部分能谈成的单,它的沟通节奏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是新进的客户,推荐的间隔是1天/1天/3天/5天/7天/15天,以此轮回,这样的频率可以让客户保持对你的认知而不会忘记。
不少外贸业务员在没有足够跟进主题前,不敢轻易去叨扰客户。其实这就跟恋爱是一个道理,要有“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的觉悟,可以把客户看作“恋人”,你可以跟他聊产品的更新、国家的特殊、自己的心情、公司的发展、最新的政策等等。
如果你能成功渗透至客户的日常生活中,想必客户对你的信任也是水涨船高,成单概率自然也会显著提升。
目的性太强的销售行为是不被倡导的,建议调整自己维持一颗平常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帮助客户解决其问题。即使没有被最终选择也无妨,稳定的情绪是品牌形象的另一种衍生,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客户的后期抉择。
客户是友不是敌,客户一定是更愿意和懂他的那个人沟通交流,与客户处于统一阵营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博得客户的好感,而这操作的关键在于要倾听客户的想法,认同客户需求,理解客户心情。
在此基础上,客户才可能有兴趣了解产品并认同产品,双方相互认可表明供需对应,这时候再来谈成交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除了区分客户有没有成交意向之外,外贸业务员还需要准确分析客户的关注点,这直接关系到客户会对哪一类产品感兴趣。
例如模板式询价的客户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去给他报价,回答他的全部问题,并在回复过程中或者邮件最后抛出一些问题,吸引他回复。手打式询价的客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通过客户的第一封询价邮件来挖掘出客户的偏好等等。每个客户内心深处的期待都是完全不同的:外贸沟通谈判过程中怎么拿捏客户痛点?
跟进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和客户保持联系就行了。跟进客户也需要考虑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跟进方法。
在向客户报过价之后,过几天要记得再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收到了报价,如果没收到就提醒一下客户,必要时将价格再发一遍过去。如果客户已收到,还要再进一步了解其对于报价的想法。
如果客户有兴趣也有需要,但对价格还有不同意见的话,在跟进时最好收集同类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情况,向客户说明自己所报价格的成本依据及优势等。
有些客户由于对你的产品或服务还不够深入了解,因此表现出一种可买可不买的态度,让你捉摸不透其最终意图。
这类客户首先需要你在跟进时进一步根据对方的反馈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简洁的语言阐述清楚,并且向客户明确核心的优势,让客户知道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能给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从而让其下定决心购买。
对于这类客户,在跟进时注意不要太过频繁,一味询问对方对样品的意见,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在最初跟进时,可以先问客户是否收到了样品以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如果客户一直没回复,可以隔一两周再跟单询问一次,如果价格有更新也可以在跟单的时候跟对方说明一下,引起对方的关注。
成交并不是合作的终点,实际上,后续的跟进和维护,往往可以让已经成交了的客户再次成为“回头客”,甚至自发为你推荐来更多的新用户。
因此,需要适时地保持与这类客户后续的沟通,根据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之后新的产品或服务。
潜在客户是很多人在跟进时往往容易错过的对象,在跟进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对这类客户的耐心,业务的促成往往就是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之后发生的。有些客户在跟进回复时,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拒绝,清楚地表明了其对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无感,或者已经购买了同类的其他产品或服务,甚至是从来就不回复你。
这时候,可千万不要就此放弃。即时这次交易不成功,还有以后无数次的机会。因此要注意后续保持联系,但也不要太紧。有些客户可能只是目前还没有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但说不准以后就有需求了。如果能保持适时地跟进,在节假日适当地发送问候联络感情,那么当客户有需求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跟进客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订单成交是顺势的结果。而在这之前,对产品的专业度,沟通的舒适度,还有业务员的整体素养都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不断演练,以己达人,换位思考,才能慢慢走近客户。让客户信任你,把订单交给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外贸实战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