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尽管上诉法院日前裁定特朗普总统加征的大部分关税违法,但美国与各国的贸易谈判仍在持续推进。他透露,自己刚与一位外国贸易部长就关税问题进行通话,强调“无论法院裁决结果如何,谈判不会停下”。
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结果认定,特朗普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由加征的部分关税缺乏法律授权,因而属于非法。法院暂时允许这些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以为特朗普上诉至最高法院留出时间。该裁决直接动摇了特朗普政府自第二任期以来的核心政策工具——关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强烈抨击裁决,并誓言会将案件上诉至最高法院。他表示,如果关税最终获法院认可,“美国将迎来重要的一年,甚至可能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有分析指出,白宫早已为裁决结果做出准备。大西洋理事会国际经济事务主任利普斯基指出,如果其他国家期待借机获得减免,他们可能会失望,因为美方准备了多套替代方案。
其中一项可能的替代路径是启用1930年贸易法第338条,总统可对“歧视美国贸易”的国家加征最高50%的关税。这一选项被视为特朗普维持关税政策的重要后手。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也强调,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占多数(6比3),政府对赢得上诉“充满信心”。
支持者认为,关税是美国迫使贸易伙伴妥协的重要工具。特朗普通过对华、对加、对墨等国家加征关税,确实在部分谈判中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对国内部分制造业和农业部门而言,关税政策在短期内带来了一定保护,使美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喘息机会。
此外,支持者认为即便法院裁定不利,美国政府仍能通过法律替代途径维持关税压力,这将确保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主动权。
批评者则指出,特朗普依赖关税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企业供应链成本上升,消费者也承受了更高的物价压力。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并未显著改善美国整体制造业竞争力,反而加深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
同时,法院裁决本身也凸显了法律和行政权力边界的问题。有观点认为,过度滥用关税工具可能削弱美国制度的合法性,甚至在国际舞台上损害其信誉。
随着案件进入最高法院,美国关税政策的未来走向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依靠法律替代方案维持关税措施,同时加紧与各国的谈判。但从长期看,关税究竟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工具,还是引发全球摩擦的负担,仍将是美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持续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