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回顾
6月9日,一艘悬挂新加坡国旗、由台湾万海航运旗下新加坡子公司运营的“万海503”集装箱船,在阿拉伯海约78海里处突发多起爆炸并引燃致命大火,40个集装箱坠入海中,22名船员被迫弃船,仅18人获救,其中5人受伤,另有4人失踪,包括2名台湾籍、1名缅甸籍及1名印尼籍船员。
当局与救援组织迅速展开联合施救,多艘海上、空中单位参与搜救与灭火,所幸未造成重大环境灾害,但事故隶属高危事件,影响深远。

二、火势控制与现场现状
-
1. 拖带出印度EEZ
截至6月30日,“万海503”已由救援拖船“海上勇士”(Offshore Warrior)牵引驶离印度专属经济区 (EEZ),目前位于科钦海岸以西约130海里处,航向约290°,航速约0.8–2.9节。
-
2. 船体状态
印度总局(DGS)称,船体结构虽已受损,下陷明显,但仍算“结构上稳定”(约维持76%强度);船尾倾斜,机舱积水,系船体晃动频繁造成 boarding 操作受限,由于高风高浪,还在持续挑战中。
-
3. 阴燃与热源风险依旧
目前仅4号货舱检测到轻烟、偶有间断火苗,塑料货物阴燃风险未解除;吊舱倒塌使空气流通反而助燃难以彻底扑灭 。印度事故管理机构指出,当前顶级挑战是彻底消除热源并防止再起火。
三、救援进展
-
-
• 五台水泵昼夜运转,每小时排水150–250立方米,移除机舱及相关舱室洪水,这对恢复应急电力及评估机械结构至关重要 。
-
• 多艘船只支援灭火并进行边界冷却,包含“Atlantis Virgo”和“SCI Panna”两艘救助船,携带7,000升Pyrocool冷媒支援,已于6月底抵达现场。
-
-
• 印度海岸警卫队与海军使用 Seaking 直升机,将救援人员降至甲板连接拖带绳索;期间也进行空中监视与过往船只交通预警。
-
• 当局还联合印度空军使用 Mi‑17 直升机进行干化学粉末(DCP)扑火,成功控制约40%火势,但仍有高温灶点持续冒烟。
-
-
• 6月中旬,印度总局(DGS)对万海航运及T&T Salvage发出严重警告,指出若救援不力将依据《海上事故与安全法》提起刑事责任,并责令提升消防装备和救援能力。
-
• 后续若避难港申报与船体稳定无法保证,相关单位可能面临国内外环境侵害索赔压力。
-
四、避难港选择艰难,前路仍不明朗
目前正在稳步向南靠近斯里兰卡 Hambantota 港方向移动,但正式申报与许可尚未获批;若遇不可抗力或运力不足,可能考虑通过白班、多国协调,将船体拖至阿联酋或新加坡等更稳定港口 。
印度方面强调:允许靠港需满足三大前提条件——彻底扑灭火情、船体完成全面排水、结构必须保持地下稳定状态。
五、后续关注焦点
-
1. 落海集装箱与环境风险
事故中40–50个重箱落入海洋,印度多地沿海不断发现漂浮油污与箱体碎片,皆可能危害当地海洋生态,印度沿海部门已发布公众警示 。
-
2. 失踪船员持续搜救
4名船员仍下落不明,搜救仍未放弃,印度海岸及海军加强搜救线程,在事故海域配合沿岸搜索 。
-
3. 火灾原因与货物性质调查
目前官方暂未公布火灾成因与货物清单。业界传言或存电池类、化学品如甲醛、萘等易燃化学物,但需追查 manifest 文件 。
-
4. 国际法与避难港政策争议
专家指出,将火烧船拖入公海虽避免当地主权争议,但存在断裂中沉船环境灾害的风险,与2014年 Prestige 和 2021年 X‑Press Pearl 相似案暴露避难港立法空白。
六、结语
万海503”的救援救火行动已持续数周,跨国协调与多方资源投入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核心问题仍在:如何彻底扑灭阴燃?如何确保机舱及货舱安全排水?如何评估港口避难方案?未来几日将决定船体安全走向,影响短期救援成败与中长期环境与法律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