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经历了过去三年的订单高峰后,船东对新船的需求出现疲软,同比下降57%,直接导致新船价格自2025年初以来小幅回落1.2%。其中,油轮新建船价下跌最为显著,累计降幅约5%,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下跌2.2%和1.4%。多家机构预测,随着货运市场运费承压、全球不确定性延续,新船价格将在短期内继续承压,预计2025年全年降幅超过10%。
本文将在梳理当前价格走势的基础上,回溯过去三年造船市场的繁荣历程,剖析价格回落的内外因,并展望未来行业演变,为读者呈现一幅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行业图景。
一、历史回顾:三年“订单丰收”的背后
自2022年以来,全球航运业在疫情后复苏、贸易重启和能源转型驱动下迎来造船市场的爆发:
-
• 订单量飙升:根据克拉克森2024年航运市场回顾,2024年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34%,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造船总量和订单价值双双创历史新高。
-
• 新船价格坚挺:同一报告指出,尽管市场活跃,2024年新造船价格指数仍录得6%的涨幅,这在船厂产能有限、交付周期延长的大背景下尤为难得。
-
• 能源与环保双轮驱动:绿色低碳船舶需求激增,LNG双燃料、甲醇动力等替代燃料新船占比显著提升,为造船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这一轮“订单丰收”不仅提升了船东资产更新需求,也加剧了船厂产能紧张,使得新船价格在2022–2024年间持续保持高位。
二、现状剖析:新船价格为何“转向下行”?
1. 需求疲软:订单降幅惊人
在经历三年高速增长后,2025年开年船东对新船的热情明显降温。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船东对新船的需求同比下降57%(用户提供)。贸易Winds报道,今年迄今新船订单量已较去年同期“暴跌约三分之二”——降幅约66%。
2. 价格走势:小幅下跌、分领域分化
-
• 整体回落:克拉克森报告称,自2025年年初以来,新建船舶价格平均下跌1.2%.
-
• 油轮跌幅最大:油轮新造船价格累计跌幅达5%,为各大船型中降幅最显著。
-
• 散货与集装箱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建价格分别下滑2.2%和1.4%,与主航线运费下降、船东观望情绪加剧密切相关。
3. 运费走软:外部环境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主要航线运价普遍承压。BIMCO预计,2025年成品油轮运费将略有下降,干散货运费也难以维持2024年高点。同时,Seatrade Maritime分析称,除非发生重大市场扰动,否则中期内运费将维持低位区间,进一步削弱船东下单动力。
三、深层驱动:价格下行的内外因分析
1. 产能供给增速放缓,但仍充足
-
• 自2023年起,多国扩张船厂产能、延续“抢装单”策略,但面对需求急剧回落,部分船厂开始放缓排产扩张。
-
• 尽管如此,2025年仍有大量订单交付到位,市场供给端短期内难以快速消化过剩产能。
2. 全球不确定性加剧
-
• 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阴影未散,叠加宏观经济增长乏力,船东资本预算趋于谨慎。
-
• 美国拟对中国建造船舶加征港口费用的政策预期,将进一步增大造船与航运成本的不确定性。
3. 投资回报率下行
-
• 二手船市场因价格与成交活跃度双双走高,吸引船东更多选择“以二换新”,对新船需求构成替代影响。
-
• 船东更倾向于延长现有船舶使用寿命,通过改装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新船投入压力。

-
四、行业展望:短期承压,长期趋稳
1. 短期:价格或继续承压
多家机构预期,2025年全年新船价格跌幅或超过10%。BRS在其3月底发布的年度回顾中预测,结合需求减弱与运费下行,新一轮造船扩张将令新造船价格下行逾10%。
2. 中长期:结构性机会依旧存在
-
• 环保法规驱动:IMO碳排放限额和各国绿色航运激励政策,将持续催生低碳船舶更新与替代需求。
-
• 船型结构调整:LNG、氨燃料、混合动力等新技术船舶订单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为船厂带来新增长点。
-
• 市场分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船舶的价格表现将更趋分化,高附加值和小众细分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五、结语
新船价格的小幅下跌,是造船市场从“狂飙”向“校准”过渡的重要信号。在全球经济环境趋缓、贸易摩擦与地缘风险并存的背景下,造船业正迎来供需关系的再平衡。对于船东而言,需在价格、交付周期和技术升级之间找到最佳组合;对于船厂而言,则要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升级中把握未来。行业格局虽在波动,但低碳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长期方向不变,“新船”依旧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素材来源:Clarksons Research\Splash\ Trade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