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展新思路
数据显示,这届广交会的采购商来源地更加多元,尤其是亚非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增长主力。预注册采购商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来看:
中东与非洲
中东采购商预注册人数大幅增长,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国买家表现活跃。中东国家整体占比达14.3%,同比增长明显。
南亚与东南亚
印度、孟加拉国、印尼、马来西亚采购商数量持续上升。尤其是孟加拉国,占比达到12%,成为本届广交会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俄罗斯与巴西
俄罗斯买家参与度高涨,巴西受益于签证便利政策,采购意愿显著增强。
欧美采购商占比下滑,拉响市场结构“警戒线”
从上一届的21.3%降至本届的10.5%,约2万人,反映出在政治与关税因素干扰下,欧美买家更趋谨慎,更强调性价比与供应链分散。
这些趋势也在提示着,欧美“压价”与“观望”的同时,亚非拉在加速“行动”。谁能抢先布局新兴市场,谁就能在新的增长周期中占得先机。
广交会的长期数据也反映出一种稳定的力量:
第136届采购商总数达25.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成交额为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
尽管欧美下滑,但整体稳中向上。而从2017年到2019年间,春季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基本维持在297~301亿美元之间,显示出广交会作为中国出口窗口的长期价值未变。
面对新的采购逻辑和市场结构变化,企业不再只是比产品、拼价格,而是要展现综合实力:
1、抓住新兴市场的信任红利
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买家虽然体量不大,但采购意愿强烈,响应速度快,企业应以“长期合作”为导向,不应因客户初期订单小而忽视后续潜力。同时,谁能提供服务感与安全感,谁就能赢得复购与转介绍。
2、打造“展会+线上”的组合拳
现场参展只是起点,更关键的是如何线上跟进、持续触达。
平台获客 + WhatsApp沟通 + AI客服跟进 + 线上直播推单,是越来越多企业的标准配置。
3、回答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
新买家关心的可能不仅是价格,而是“你是否能按时交货”“你们有海外仓吗”“能不能本地售后”。能答好这些问题,才是“真实力”的体现。这也就要求业务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只会报价。
4、用“专业”赢得信任
参展员工要全面掌握产品参数、应用场景,能应对客户的技术提问,展示团队的“专业感”。
是的,懂产品、懂场景、能讲方案,才有资格谈长期合作。展会上的信任建立,往往来自一次技术解答、一次靠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