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新闻界对话》节目采访时表示,若俄罗斯阻碍其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努力,他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25%至50%的二级关税。此举可能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引发中国等主要俄罗斯石油进口国的关注。
制裁升级:从价格上限到二级关税
此次威胁并非孤立事件。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已对俄实施多轮能源制裁,包括与G7国家共同设定的每桶60美元俄油价格上限机制。但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2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收入仍达1800亿美元,通过"影子船队"等规避手段,俄油实际交易价格长期维持在65-75美元区间。此次特朗普提出的"二级关税"机制,被视作对现有制裁体系的补强——即便买方以低于限价购买俄油,仍需向美国缴纳相当于货值25%-50%的惩罚性关税,这实质上将俄油采购成本推高至75-90美元/桶。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3月28日空军一号的谈话中透露,新的关税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且任何谈判都将在关税实施后进行。这种 "先制裁后谈判" 的策略延续了其任内对华贸易战的典型模式,但此次将矛头转向传统能源领域,显示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维度。
全球能源市场遭遇"三重冲击波"
消息传出后,全球能源市场立即呈现连锁反应。伦敦能源研究所分析师马克·汤普森指出,若该政策落地,将引发三重冲击:首先,欧洲能源转型进程可能被迫加速,德国经济部已紧急召集能源企业评估替代方案;其次,OPEC+内部出现分化,沙特暗示可能调整减产政策以平衡市场;最后,国际航运市场面临重构,全球约15%的油轮船队因涉及俄油运输可能面临业务调整。
中方回应:坚持对话解决危机
面对美方施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3月31日记者会上重申:"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这番表态被解读为既维护中俄正常经贸往来,又强调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独立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正显现出更强的韧性。国家能源局最新规划显示,2024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提升至55%,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增至9.5亿桶。与此同时,中哈原油管道三期扩建工程提前竣工,年输油能力提升至2000万吨,这些举措都在增强中国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能力。
地缘政治博弈下的能源新秩序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次关税威胁背后存在多重政治考量。随着美国大选临近,通过对俄强硬姿态争取选民支持是其重要动机。能源专家李强教授指出:"将能源武器化已成美国两党共识,但二级关税的实际执行面临诸多障碍,包括WTO规则冲突、盟友体系反噬等。"
欧盟能源专员西姆森已表示,欧盟"不会接受域外制裁",暗示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印度石油部长普里则强调"能源安全是主权事务",暗示将继续采购俄油。这种多方博弈态势,使得全球能源市场可能进入"规则重塑"阶段。
未来展望:危机中的战略抉择
随着特朗普计划本周与普京再次通话,以及4月2日关税措施生效日期的临近,全球市场正屏息以待。这场围绕能源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或将深刻改写21世纪的国际秩序规则。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运用其日益增长的能源话语权和斡旋能力,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因素,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