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运力继续流失
拒单率对关税政策作出反应
承运人拒单率持续高于过去两年水平,且对市场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表明货运市场正接近全面运力紧张的阶段。3月拒单率的反弹主要受平板货车运力对关税政策的反应推动。(图表来源:SONAR)
当前,我们显然正处于经济和货运需求不确定性异常高的时期,过去两周股市的回调可能抑制消费者的支出意愿。然而,运输运力仍在快速退出行业,而拒单率数据显示,货运市场对节假日和冬季风暴等事件的反应更加敏感——这些事件通常会暂时加剧运力紧张。
自2022年第2季度以来,净货车机构的大部分月份一直是负面的。(Chart: SONAR)
季节性旺季或触发全面运力紧张
若想感受到运力的全面紧张,可能需要等到每年季节性需求强劲的时段。3月通常是货运量的高峰期,但受进口提前和上游库存积压的影响,今年3月的货运需求在过去几周表现疲软。4月历来是货运需求低迷的月份。因此,5月可能成为关键节点:随着运力进一步缩减叠加需求回升,市场可能迎来全面(而非当前局部性、特定设备类型或区域)的运力紧张。(图表来源:SONAR)
通过出站招标体积指数衡量的货运需求与2023级的跟踪。如果成立,第二季度需求将增加。(Chart: SONAR)
美国进口海运订单在春节后反弹
近期美国西海岸港口进口量持续创纪录,较历史水平高出约15%。问题在于,这是否仅是因规避关税而提前进口所致,以及这是否会导致美国进口后续大幅下滑,进而影响国内货运需求。
与此相关的关键SONAR数据指标是IOTI.USA(美国进口集装箱订舱指数)。目前,该指数并未显示货主减少对美进口集装箱订舱的迹象。最新数据同比上涨25%,较2024年3月高点增长2%(考虑到春节时间差异,这一对比更具参考性)。这表明西海岸铁路多式联运货量有望保持强劲,短期内南加州仓储需求也将持续旺盛。
"中国+1"还是"去中国化"?
(Chart: SONAR)
出于关税(可能升至60%)、知识产权窃取、人权问题及地缘政治等担忧,制造商分散中国产能的讨论不绝于耳。SONAR过去几年的进口海运TEU指数显示,越南对美海运订单(图中黄线)增速明显快于中国对美订单(白线),尽管基数仍较小。
然而,FreightWaves分析师Grace Sharkey近日在《全球制造业正在重新布局——但过程复杂》一文中指出,产业迁出中国面临诸多限制。东南亚面临公路和深水港等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导致大型货轮需经新加坡等枢纽中转——而去年新加坡港的严重拥堵已暴露这一问题。此外,中国政府确保制造业拥有充足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这些工人习惯于高强度工作模式。Sharkey举例称,某企业将产能从中国迁至墨西哥时遭遇困难,部分原因在于墨西哥工人习惯固定工时制。
(素材来源:FREIGHTWAVES,作者:Michael Baudendis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