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进口”危化对企业非财产的影响:触发产品召回及相应的违约纠纷和赔偿、海关信用等级可能降低、查验的频率增加。下面小编具体讲讲这些影响。
“误进口”危化对企业非财产的影响有哪些?
1. 产品召回与危险告知义务
若货物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企业此前未向使用人进行必要警示或采取足够的风险消减措施的,可能触发产品召回及相应的违约纠纷和赔偿。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和海关总署对进口产品的通报和协作机制,海关在口岸检验监管中发现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进口产品的,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时通报的义务,之后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企业进行缺陷产品召回工作。
《进出口工业品风险管理办法》也规定生产经营者明知其产品已经或者可能存在风险时,有及时向利益相关方通报真实情况和采取的风险消减措施的义务。若违反该项义务,拒不改正的,企业可能被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甚至被列入危险化学品企业“黑名单”。
2. 海关信用等级可能降低
在《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中,海关按信用等级将企业分为三类:高级认证企业、失信企业和其他企业(一般信用企业)。
若企业本为高级认证企业,则按照相应认证标准,若1年内因违反海关的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超过5万元,便可能被认为不达标。在海关复核企业信用状态后,会收回高级认证企业证书。海关立案调查期间,海关还可暂停对该企业适用高级认证企业的优惠措施。
若企业本为一般信用企业,进出口企业只有在1年内违反海关的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的次数超过上年度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等单证总票数千分之一且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超过100万元的情况下,才会被降级为失信企业。因此企业一般不会因单个案件降级为失信企业,但还应做好海关扩案处理的准备。
3. 对后续进口的影响
受过行政处罚的企业会在海关系统中留下记录,由于海关实行通关一体化,可能导致后续企业在任何口岸进出口货物时受到查验的频率增加。
另外值得提请企业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接受了海关对于涉案货物的鉴定结果,原则上企业今后进口相同品种货物时应当按危化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有涉刑事犯罪的风险。
以上就是“误进口”危化对企业非财产的影响。这里获取免费的海关数据:海关数据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