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白宫与欧盟正式发布 《互惠、公平和平衡贸易协定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协议”) 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在关税政策、投资合作、能源采购、标准互认等关键领域达成初步共识,标志着跨大西洋经贸关系迎来新阶段。
一、关税大调整:15%上限与全面取消
-
• 欧盟动作: 承诺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产品的关税,并开放包括坚果、乳制品、水果蔬菜、种子、大豆油、猪肉、野牛肉、龙虾(包括加工品)等在内的消费市场。欧盟立即延续2020年签署但将于2025年7月底到期的龙虾协议,并扩大范围。
-
• 美国回应: 对多数欧盟出口产品实行关税上限,不超过15%,并将在9月1日开始对软木、飞机及零部件、仿制药和化学前体等仅适用最惠国(MFN)关税。此外,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产品原受232条款额外征税者,其综合关税也不会超过15%。
-
• 汽车关税: 当前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对美关税高达27.5%。根据协议,当欧盟正式提出取消其工业产品关税的法案后,美国将于该月第一天按15%重新设定汽车税率,或是实施MFN税率与232条款税额的总和。欧盟贸易专员称,欧盟计划在8月底前提出相关立法,关税宜可追溯至8月1日生效。
-
• 金属关税: 钢铝出口将在配额内适用低关税,配额外依然可能面临高达50%的关税。
-
二、能源与科技采购规模惊人
-
• 能源采购: 欧盟承诺至2028年采购价值高达 7500亿美元 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等能源产品。
-
• AI芯片: 同时欧盟将为其数据中心采购 至少400亿美元 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
-
• 技术安全对齐: 双方计划采用一致的技术安全标准,共同防止敏感技术外泄;美国将推动符合要求的相关出口。
三、投资与防务合作跃升
-
• 投资承诺: 欧盟计划至2028年向美国战略产业追加投资 6000亿美元,彰显其对跨大西洋稳定合作的信心。
-
• 防务采购: 在美国政府协助下,欧盟将大幅购买美国的军事与防务装备,助力北约互操作性提升与盟军现代化。
四、标准互认与非关税壁垒削减
-
• 标准合作: 美欧将互相承认汽车、工业标准,推动标准制定组织协作,扩大设备合格评定范围。
-
• 通关简化: 将简化猪肉和奶制品等卫生证书流程,减少贸易非关税障碍。
-
• 数字贸易自由: 欧盟确认不会征收网络使用费,双方承诺不对电子传输征税,支持世贸组织暂停征税机制向永久化迈进。
-
五、环保与合规“求同存异”
-
• 森林法规: 欧盟承诺解决美国对其森林砍伐法规的担忧,避免影响美国产品出口。
-
• CBAM灵活性: 欧盟将在碳边境调节机制中提供更高灵活度,缓解中小企业压力。
-
• 可持续指令调整: 将减轻CSDDD和CSRD对中小企业的行政负担,并探讨修改责任制度。
-
• 网络安全互认: 美国合格评定机构可成为欧盟指定公告机构,并将谈判网络安全互认协议。
-
• 资源出口协作: 将联合应对第三国对关键矿物等资源的出口限制。
-
• 知识产权与劳动权: 将讨论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并致力消除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
六、各方反应与后续进展
-
• 协议性质: 当前协议尚属政策框架,非法律文件,需通过双方立法程序认可,并视情况继续拓展合作领域。
-
• 欧盟内部忧虑: 德、法领导人公开批评,称协议人为提高通胀,削弱欧洲利益,其中法国称为“屈服之举”,德国警告将带来高昂代价。
-
• 行业担忧: 汽车制造商指出,尽管15%比27.5%更低,但仍远超此前2–3%的水平,将导致严重成本上升。
七、全球格局:前景与挑战并存
这一协议是迄今为止美欧贸易与战略合作的重要突破。其涵盖面广——从关税架构、能源科技贸易到投资防务标准,再到数字与环保规则,几乎涉及跨大西洋合作全部关键领域。若得以全面落实,将显著强化美欧供应链安全、推动经济政策脱钩对第三方依赖、并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但其政治经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内部反对声音不断,总投资与采购大数额未具约束力,法律落实存在时间差。未来能否成为真正的贸易支柱,仍待观测双方立法进程与政策配套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