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针对外贸的强制性要求
印度商工部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2021-2026年新外贸政策,有效期五年。政策目标为促使印度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领导者,使印度成为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通过促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系统解决与政策相关的国内外约束;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营商便利性的监管和运营框架;通过高效、经济且充足的物流和公用基础设施,创造低成本运营环境。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印度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对部分商品实行强制性许可管理。根据印度商业和工业部发布的《2021 - 2026年进出口政策》,大约有300多种商品需要进出口许可证。这些商品主要包括武器弹药、核材料、危险化学品、某些农产品和纺织品等。
对于出口许可证,企业在出口上述商品前,必须向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申请许可证。申请时需要提供商品的相关信息、出口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合同副本等材料。商业和工业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颁发出口许可证。如果企业未获得许可证擅自出口,将面临罚款、货物扣押甚至刑事处罚。
对于进口许可证,同样需要企业向相关部门申请。例如,进口某些农产品需要提供质量检验证明、产地证明等材料,商业和工业部会根据这些材料以及国家的进口配额等因素进行审核。未获得许可证的进口商品将被禁止入境。
可在如下网址查询详细限制说明:www.dgft.gov.in/CP/?opt=itchs-import-export
原产地规则
印度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关税计划》,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可以享受关税优惠,但必须符合印度的原产地规则。原产地规则规定,商品必须完全在出口国生产,或者经过出口国实质性加工改造,才能享受关税优惠。
例如,对于纺织品,如果原材料是从其他国家进口,但在出口国进行了纺纱、织布等实质性加工,那么该商品可以被视为出口国的原产商品。企业需要向印度海关提供原产地证明,证明商品符合原产地规则。如果无法提供有效的原产地证明,商品将按照正常关税税率征税。
质量标准与认证
印度对进口商品的质量标准有强制性要求。根据印度标准局(BIS)的规定,部分商品必须获得BIS认证才能在印度市场销售。这些商品包括电子产品、珠宝首饰、汽车零部件等。例如,进口的电子产品必须符合印度的安全标准,企业需要向BIS申请认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能获得认证证书。
对于未获得BIS认证的进口商品,印度海关将禁止其入境。即使商品已经进入市场,如果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将被召回并处以罚款。此外,印度还对部分商品的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有具体要求,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生产和出口。
当前,印度强制性认证目录清单涵盖了超过 680 种产品,主要涉及水泥、家用电器、电池、压力油炉、汽车零部件、气缸、阀门及调节器、医疗设备、钢及钢制品、电动机、电容器等品类。外国生产商或印度进口商需提前向印度标准局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获取认证证书后,海关才会放行相关进口产品。而对于不在强制进口认证范围内的产品,是否进行检验则由外国生产商或印度进口商自行决定。查询相关信息可访问网址:http://www.bis.gov.in/index.php/product-certification/products-under-compulsory-certification/scheme-i-mark-scheme/
关税政策
印度实行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根据不同的商品种类和来源国,关税税率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印度给予关税优惠,关税税率可能为0%;而对于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关税税率可能较高。根据印度财政部的数据,2023 - 2024财年,印度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2%。
企业需要根据商品的关税税率,在进口时缴纳相应的关税。如果企业未按时缴纳关税,将面临滞纳金和罚款。此外,印度还对部分商品实行反倾销税和保障措施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例如,对于进口的钢铁产品,印度可能会征收反倾销税,以防止国外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