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过程
债权方:浙江某公司
债务方:美国某公司
信用堪忧,老买家是否继续合作?
浙江公司与美国公司合作五年多,期间交流及贸易过程都比较顺利,前期下的订单金额较小,付款方式选择的都是货到付款且付款及时,算是一个稳定的客户。23年5月美国买家下了笔35万美金的订单,付款方式是预付30%,尾款70%OA30天,这是双方合作价值最高的一笔订单。由于这次订单对方要30天账期,出于谨慎浙江公司决定还是去了解一下对方的信用状况如何,再决定是否交易。
于是浙江公司委托我司出具了一份企业信用报告,报告综合美国公司在财务实力、企业品质、管理因素、运营能力、外部环境等信息后,给出的美国公司的信用等级只有D,风险高于平均水平,且报告显示美国公司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根据报告我司建议浙江公司应该谨慎与其交易,尤其要尽量避免信贷交易。
铤而走险,买家突然破产
浙江公司得到这个结果有些犹豫,美国买家毕竟是之前合作多年且付款及时的稳定客户,关键是这笔订单金额对浙江公司来说不算小,且由于疫情影响,浙江公司也急需这笔订单,这笔钱到底赚不赚?最终,浙江公司还是决定富贵险中求,相信美国买家一次,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
美国买家前期30%的预付款付款积极,浙江公司一颗心放回了肚子,觉得自己赌对了!但是在收到预付款之后,剩余尾款却并未如约到达浙江公司的口袋里,美国买家也失联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尝试,仍无法联系到买家,无奈浙江公司找到催全球启动催款程序。催款律师介入后,发现美国公司已经在一个多月前提交了破产申请,这说明后续货款的收回十分困难,只能尽快准备资料,随时进行债权申报,尽量挽回债权降低损失。但希望渺茫,浙江公司这时才悔不当初。
案件总结
此次案件中的浙江公司虽然有风险意识,但是面对利益诱惑,在明知交易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他还是存在侥幸心理,相信自己对“老客户”的判断,无视了专业信用分析的结果,造成了这次损失的发生。
很多外贸伙伴认为订单对公司更重要,风控太严,会影响业绩。殊不知,一笔被拖欠的货款,吃掉的可能就是企业几年的利润。面对高风险客户,不要盲目被大订单诱惑,要综合考虑企业银行往来、行业背景、国家商务环境和信用风险分析等因素,并根据信用额度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发货前收到全款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若无法选择现货现款的方式,则务必提升预付款的比例,尽可能覆盖成本,将可能发生的货款拖欠损失降至最低。